江苏省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自今年组建以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等重大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以党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定位,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引领·五化融合”为抓手,以“大治理观”统筹推进“大社会工作”,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凝心聚力推进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
坚持统一领导,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和人民建议征集一体化。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和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纳入基层治理,融入社会工作新格局。拓宽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的制度化渠道,有效整合社会工作资源力量,支持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重点领域矛盾攻坚等,形成齐抓共管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局面。建立牵头协调机制,推动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办理体系,着力在打造专业化队伍、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动优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汇聚更多的“金点子”,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信访工作“晴雨表”“连心桥”作用,围绕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点,精准谋划推动工作,大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坚持改革创新,聚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着力完善党建引领特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领域规范提标、处置提速、协同提质、项目提效、创新提升,全力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典范。深入推广仙林街道经验做法,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向农村版、企业版扩点增面。开展部门、街镇“双结对、双促进”专项行动,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未诉先办”“先解决问题再说”等做法,创新多社联动、多治融合,推动街镇“增协商、减层级”、村居“增协同,减负担”,努力让“小马健壮、大车适载”。建立首批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创新实验观察点,探索开展基层治理成效评估。持续健全社区工作者“五统一”管理制度,评选优秀社区工作者,举办社区工作者宣传周活动,依托南京市基层治理学院加强智库建设和队伍能力培养,提升基层为民服务水平。
坚持转型发展,创新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规范化。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实施意见,着力构建统一领导、一方隶属、多重指导、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新工作格局。建立市级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和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探索建设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区域性党员活动中心。围绕全市经济发展产业体系,加强创新链、产业链等重点行业协会商会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双走进、双服务”活动,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商会走进院所、走进高校,服务会员单位、服务园区企业。开展“牵手‘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在服务中心大局、参与社会治理、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提质增效,扎实推动“两企三新”党的建设优质化。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层面“两新”工委实体化运行,凝聚一批成员单位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遴选一批重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联系管理。深化生物医药、智能电网等产业链党委以及党建联盟作用,推进组织建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集中攻坚,健全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党的组织体系,深化开展“双找”活动,依规灵活组建流动党支部,将流动党员纳入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着力打造南京“聚心”党建品牌,遴选发布一批党建服务项目,聚焦载体和功能对“宁小蜂”驿站整体进行提档升级。扩大新就业群体关爱范围,探索新就业群体友好小区、友好商圈、友好街区等创新举措。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党员主动“亮身份、做示范、到社区报到”,带动“两企三新”在产业振兴、企业发展和基层治理中作贡献、建新功。
坚持融合联动,全面加强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着力夯实“博爱之都、志愿之城”基础,分领域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应急动员能力。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共育,筹划召开都市圈社会工作座谈会,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联动机制,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新活力。充分发挥南京院校多、专业多、人才多的优势,强化专业教育,吸纳医疗、教育、心理、法律等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型、技能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服务人才,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注入新力量。全面拓宽社会动员渠道,鼓励“两企三新”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六朝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六朝青博物馆课堂”“小雨滴红色课堂”“紫金草关爱行动”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共建“一带一路”等为重点开展国际志愿服务,发挥国际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枢纽桥梁作用”,实施“丝路心相通”行动,促进民心相通;加强与国际志愿服务组织联系,实施国际志愿服务项目,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志愿服务“走出去”。
来源:南京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