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下午,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主办的《典范南京·2021“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口碑榜》线下研讨会举行,9位来自社科、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及社区一线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典范南京·2021“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口碑榜》百佳榜单,讲评案例、分享观点,为南京如何更好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建言献策。接下来,活动主办方将结合专家学者意见,评选出创新奖项目和典范奖项目。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建宁受邀参加。
为“群众口碑榜”民生观察团首批特约专家颁发聘书
创新奖、典范奖即将出炉
2021年12月下旬,《典范南京——2021“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口碑榜》活动启动。经过近一个月的收集,2022年1月18日,《典范南京——2021“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口碑榜》百佳项目正式出炉,邀请广大群众为自己认可、满意的项目点赞、送花。从1月18日到1月23日,六天时间,有近百万人次参与了榜单投票,我们将根据点赞送花情况,选出10个人气奖项目。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结合百佳案例,重点分析了南京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创新性与推广示范意义,为南京更好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实事办进了群众的心坎里建言献策。接下来,主办方将结合专家学者意见,评选出10个创新奖项目和10个典范奖项目。研讨会现场,扬子晚报还为9位专家学者颁发“群众口碑榜”民生观察团首批特约专家的聘书。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将和民生观察团一起,走访调研一批南京“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挖掘社会治理的优秀经验做法,总结宣传这些案例中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意义的举措。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办实事,更重急难愁盼
如何把实事办进居民的心坎里?本次研讨会上,评委专家们认为本次《群众口碑榜》百佳榜单的入选项目就树立了典范。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研究员宋喆认为,榜单项目聚焦“急难愁盼”,和每个“你我”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很多实事项目并不是承办单位的本职工作,而是‘向前跨一步’,展现了部门单位主动关注相关群体需求里的责任担当。例如雨花台区为快递小哥群体打造服务驿站,这并不是某个部门‘必须要做的事’,但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做实做好,一大批群体收益。”宋喆强调,这其中就传递了“因为你好,所以我好”的人文关怀与城市精神。“聚焦‘急难愁盼’办好实事,就是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郎亮举例说,目前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每日达到400多万人次。例如“优化提升公交服务体系”这一项目中,2021年全年南京优化公交线路46条,一条线路的优化,就能改善万千家庭的出行。再如江宁区的“小江家护”项目,就瞄准了农村独居老人的照护难题,20多万老人受益。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市行政执法监督员、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孙春娣认为,榜单项目精准聚焦政务服务、物业管理两大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展现了一批具有创新理念的生动案例。“例如提升政务服务的质效,江北新区定期开展12345热线进小区活动,秦淮区104个社区设置了12345现场受理点,都是提升政务热线工作的创新举措。再如江宁区设立基层治理‘点位长’工作站,在党建引领下,创新把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各方力量整合在一起,各项民生项目得到有效开展,让居民切切实实受惠。”“榜单中的项目切口小、成效大,为我们作为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把群众工作做的更好开辟了思路。”南京市民生工作观察员、秦淮区红花街道红悦社区书记王惠介绍,红悦社区是新成立的社区,居民的生活,特别是“一老一小”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因此基层工作也要不断创新思路、方法,办出更多群众称赞叫好,愿意主动参与的活动。“栖霞区‘鱼水共养’这个项目富有创新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建宁说,传统的水质治理侧重于“治”,而现在通过在具有一定治理基础上的河道内科学投放鱼苗,实现了水质自然修复与保持,还带来了经济与社会效益。 “融合”是此次研讨会上的高频词。“群众口碑榜上的很多项目不仅具有创新性,还有可融合性。”南京市民生工作观察员、浦口区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区书记孙欢欢认为,“合”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好项目和好项目的融合”,“比如,江浦推出130个早餐疏导点这个项目可借鉴融合‘小江家护’助餐点的思路,让江浦早餐车也能成为辖区老人助餐点。”另一方面则是“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共赢”,孙欢欢以市商务局推进的“菜场小课桌”为例,提出社区可主动与商务局对接,将“菜场小课桌”深入推进社区菜市场。 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市侨联委员、鼓楼区政协常委徐立认为,为群众办实事,要用好融合理念。2021年,南京市全市完成精细化整治提升200条背街小巷,既提升百姓生活环境,又融合街区历史特色。“接下来的背街小巷整治,要继续考虑如何将文化底蕴、党史学习融入整治当中,让整治更创新。”徐立说。 群众口碑榜的设置是件很温暖的事情,结合了为群众办实事的需求,让每个项目更加深入人心。上榜的100件民生实事案例涌现出很多具有引领性的典型案例,比如政务热线“一号响应”、菜场商户孩子有了“小课桌”、雨花台区零距离服务商品房交付等案例,这些实事办到百姓家门口、办进群众心坎里。 除了挖掘典型案例,群众口碑榜任重道远。“榜单的设置不仅是评比,更是一个长效性工作。我们要做好‘回头看’的工作。”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江苏捷才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负责人王桂华建议,对多项上榜项目进行后续跟踪与报道,让办实事成为习惯。并且扩大参与面,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南京市民生工作观察员、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克强对群众口碑榜寄予厚望,“百姓的‘急难愁盼’在这个榜单上一目了然,榜单注重实效,非常实在。”任克强希望群众口碑榜要成为一个常态化工作,多挖掘实事典型,多维度做出创新,让群众口碑榜成为百姓信赖的贴心榜。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